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五年价格走势看海鲈行情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

2014-06-20 12:01:27 来源: 农财宝典 作者:
  海鲈养殖存在“三年一坎”的说法,是指随着养殖面积等因素变化,三年行情好、一年行情坏。曾在2005-2006年海鲈价格低迷,而2012年至 2013年年初,海鲈遭遇史上最低价,且延续时间长,不少养户亏损连连。因为2009-2011年三年的风调雨顺,导致2010和2011年,海鲈的养殖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10%和20%左右的增长,使2012年成为了养殖海鲈“滑铁卢”的一年,后续影响有:海鲈头批鱼推迟出鱼,存塘量高居不下,海鲈价格跌破成本价,给整个海鲈养殖的产业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为价格的不理想和市场需求量的限制,2011年11月底至2012年春节这段时间段放养的海鲈苗种,大部分依然在池塘里养着,以致海鲈的存塘量一直高居不下。基于这个局面,2012年11月底及2013年初海鲈的放苗量锐减30%以上,部分养殖户甚至开始抛塘弃养。

  养殖量减少,必然导致价格上涨。2013年5月开始,海鲈价格开始飙升,好价钱一直延续至2014年初,因此今年投苗量大大增加。据斗门区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透露,今年仅白蕉地区的投苗量为3.5亿尾左右,几乎同比2013年的1.8亿尾增加一倍。而整个广东海鲈的投苗量约4亿尾,同比2013年的 2.5亿尾增加60%。养殖量大大增加,不少业内人士均担忧今年的海鲈会再次出现价格跳水的现象。

  海鲈销售渠道接连扩展,除了流通商的努力外,也得到政府的扶持,为何海鲈价格仍会陷入亏本的陷阱?

  冰鲜鱼保鲜难  销售渠道窄

  目前海鲈产业链个环节基本是分开的。海鲈传统的产业链模式是:养户—经销商—鱼中—流通商—批发市场—终端消费市场(部分拥有市场档铺的流通商可以免除减少一两个环节的费用)。这样的产销基本脱节弊端很大,因为产业链最关键的环节是养殖终端,产业链能否运转基本寄托在这条鱼能否养成功的前提下,这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养殖终端失去话语权,养户往往处于盈亏自负的被动状态。此外,流通商基本不负责养殖终端的质量,只管收鱼、卖鱼,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因为海鲈流通的主要产品模式是冰鲜鱼,这种产品形态问题是保质期短。一般情况,冰鲜鱼的保鲜期为5-7天。超过保鲜期后,就不能按照正常的商品销售。但是北销为主的海鲈从塘头走到相隔千里的消费者餐桌上,往往要耗上3天的时间。这是海鲈销售遇到最大的难题,因为海鲈的深加工品极少。

  事实上,白蕉海鲈自从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后,销路拓宽了不少,但近年的行情仍然不大理想。而白蕉海鲈在连续两年遭遇低价滞销困扰之后,2013 年斗门政府决定每年安排4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其中100万元作为市场推广费,其余300万元扶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推广小组奔赴广西、贵州、云南、新疆、甘肃、四川、重庆、福建等多个省市进行推销。在今年养殖量大量增加的情形下,作用到底有多大,也不得而知。

  不过,目前广东海鲈大部分销往青岛、天津、大连等城市,此外华东、新疆等地也有一定销量。销售渠道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比如华中及西南市场,甚至外国市场。这需要不同技术及系统配套的支撑,如水产加工厂,做海鲈深加工。

  海鲈替代品多 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

  一种品种养殖量大了,一旦需求量跟不上,价格就会下滑。这是市场的普遍规律,任何商品都遵循这一规律。

  珠海生产的白蕉海鲈常年来都是供应山东、北京等北方消费市场,是名符其实的南鱼北运。当居民消费力一定的情况下,消费量不会出现迅猛增加的情况。因为海鲈的价格与不少水产品(黄颡鱼、生鱼、鲫鱼等)、肉类(猪肉、鸡肉等)等食品的价格存在竞争及替代的供求关系。

  某种产品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其他产品的需求量。比如猪价的上涨,肯定会刺激水产品及其他肉类食品的销量。或者食品安全的问题同样会影响其他品种的供求关系。比如今年的禽流感,鸡禽消费市场的严重下滑,很大程度上刺激今年水产品的价格。同样,当海鲈的价格上涨时,居民也会转为消费海鲈的替代品,从而会减少海鲈的消费。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海鲈每年的产量20万吨左右,每年海鲈的市场需求量也基本在20万吨,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目前,海鲈消费市场的价格普遍在15元/斤以上,属于中等偏上价格的水产品,并非每个家庭都有消费的能力。倘若只有海鲈一种水产品,一年20万吨的产量,13亿人口没有理由消费不了,但是海鲈除了要面对水产品的竞争,甚至面对畜禽产品的竞争。

  此外,由于饮食习惯,很多地方不习惯吃海鲈,也决定了海鲈消费市场不可能短时增加很多。因此,在多种水产品及畜禽类肉品的竞争下,海鲈在国内的消费市场上涨空间不大。在消费市场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海鲈的养殖量增加,必然导致价格下滑。而且广东的海鲈8成以上都是北运为主,外省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地海鲈的塘头价格,从而导致广东海鲈在面对外省海鲈尤其是山东海鲈的竞争时,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因此,养殖海鲈不但需要养殖技术,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每年7-9月价格最高

  海鲈中的头批鱼、中批鱼及尾批鱼都有不同的养殖特点。比较头批鱼、中批鱼、尾批鱼的养殖优势,可明显发现,头批鱼具有养殖周期短、成本低、价格高等优点,故相当部分海鲈养殖户比较重视头批鱼(7-10月份出鱼)的养殖,特别是资金比较薄弱的养殖户;虽然中批鱼、尾批鱼的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但其亩产量普遍比头批鱼高,故也有相当部分海鲈养殖户选择养殖中批鱼和尾批鱼。

  不管这三批鱼的养殖情况如何,都会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影响着这三批鱼的走势,那就是价格。因为头批鱼的价格走势比较稳定,而中批鱼和尾批鱼的价格的不确定性,已经引起养殖户的关注,养殖户越来越推崇养殖头批鱼。

  由“2009-2014年海鲈价格走势图”可知,第一,海鲈的最高价出现在每年7-9月份,是客户头批新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点;第二,2011年,全年度的海鲈级鱼的价格均在成本价(7元/斤)之上,是养户2012年扩大海鲈养殖量最主要的因素;第三,因为2010-2011年海鲈养殖量大增,导致 2012年海鲈供过于求,海鲈级鱼的价格曾几度跌破成本价(成本价为7.0-7.5元/斤,塘租、苗种、饲料等价格的上升,成本也上升),导致养殖户出鱼的愿望不高,相当部分养殖户持鱼观望,以致海鲈存塘量一直高居不下,使后期的价格回落过快。第四,2014年年初,海鲈级鱼价格无规律的疯涨,价格都在几乎9元/斤以上,曾一度高达12元/斤,利润高达4-5元/斤,给客户扩张养殖海鲈的信念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强心剂,从而大量增加养殖面积。

  今年价格不同往年,持续高企,是因为去年投苗量减少,以及去年年底禽流感的影响,海鲈的消费代替了部分鸡肉。所以,今年的价格有点不寻常,在养殖量大大增加及流通渠道不完全打开的情形下,后市价格不看好。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