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农业部权威预测今年鱼价持续上涨!

2018-03-09 09:29:10 来源: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作者:

    摘要: 农业部80家定点市场水产品交易统计,2017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稳升,预计2018年鱼虾价格持续上涨,令人振奋!随着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2017年全国水产品市场运行稳中向好,市场成交量额双增,渔业“减量增 ...

       

      农业部80家定点市场水产品交易统计,2017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稳升,预计2018年鱼虾价格持续上涨,令人振奋!


  权威数据表明2018年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随着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2017年全国水产品市场运行稳中向好,市场成交量额双增,渔业“减量增收”效果显著。据可对比的58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情况统计,2017年全国水产品累计成交量1145.12万吨、成交额2298.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和5.76%。


  一、2017年水产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水产品价格总体稳中有升,价格振幅小于上年


  据对农业部80家定点市场水产品交易情况统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稳中有升,同比涨幅1.18%。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淡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66%,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从综合平均价月度变化来看(图1),价格振幅7.8%,月度间最大价差1.71元/公斤,较上年水平约低20%。


  监测的49个品种中,有22个品种价格上涨,占比44.9%,其中:马面鲀、扇贝、蓝圆鲹和虹鳟价格涨幅在8%以上;18个品种价格下跌,跌幅最大的是杂色蛤,同比下跌7.87%;9个品种价格稳定,涨跌幅度在1%以内(表1)。


  (二)海、淡水产品价格走势分化,淡水鱼对价格上升贡献率最大


  分类别看,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与上年持平,淡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66%,呈现淡水产品走强、海水产品偏弱的格局。海水产品价格在一、四季度同比上涨,二、三季度同比下降;淡水产品在一至四季度均同比上涨,且二季度涨幅最高,达到4.92%(表2)。


  (三)价格波动与生产规律吻合,呈前涨后跌走势


  从环比价格走势看,上半年正值养殖产品投苗期,上市量相对较少,除3月份受节后消费减弱影响、价格小幅下跌外,其他月份价格均环比上涨,4月份环比涨幅最高,达到2.9%。下半年价格持续走弱,批发价连续5个月下跌。其中,海水产品在3月份节后消费淡季和9月份各海域休渔结束时价格下跌较为明显,环比分别下降4.28%和4.53%。淡水产品受存塘减少和春夏季休渔、禁渔政策的影响,二季度上涨幅度较大,在成鱼上市量少、幼鱼刚刚投苗的青黄不接时期,价格涨幅最高,4月份达到5.78%。


 

  二、海、淡水产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7年海、淡水产品价格走势分化,这种价格变化的背后原因有所不同。


  淡水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受供给减少影响,淡水产品特别是淡水鱼价格是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直接体现。从产品替代性来看,淡水鱼与猪肉、禽蛋、禽肉价格最为接近,相比于其他水产品来说,淡水产品与肉禽产品的替代性更强。2017年上半年猪肉、禽蛋、禽肉价格疲软,淡水鱼价格却保持坚挺,说明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不是来自需求,而是来自于供给。一方面,国内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部分不适宜水产养殖地区逐渐退出生产,湖库网箱养殖压缩,淡水养殖面积缩小,引起局部地区、短期内市场供给减少。另一方面,大宗淡水品种供应量增幅放缓,名优品种养殖增加,淡水养殖结构发生变化,刺激了大宗淡水鱼等品种的价格上升。加上在环保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下,部分养殖户弃养,淡水鱼上市量偏少,价格走高。但从上涨幅度来看,淡水产品价格有很大部分原因应归结于补涨因素。在人工、塘租费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2014年、2015年淡水鱼价格持续低迷,总体缓慢下跌,养殖收益不佳,部分养殖户调减相应养殖品种,价格上升是市场对供给减少的一种自然反应。


  海水产品价格平稳出乎预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17年农业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海水养殖生产。2017年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台风等影响总体偏轻。农业干旱发生范围小、影响程度低,为近十年来的偏轻水平;汛期强降水日数、累计雨量也少于上年同期;对沿海水产养殖影响较大的台风也与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明显偏轻。有利的气候条件减少了水产养殖损失,保障了海水养殖顺利开展。二是休渔期延长和环境治理成效初显。2017年农业部调整完善了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制度,还组织了代号“亮剑2017”的系列渔政专项执法行动。在伏季休渔期延长和执法力度加强的双重作用下,海洋渔业资源状况明显好于以前。与5月份休渔刚开始时比较,8月份黄渤海区的渔业资源总密度增加了1.9倍,东海区增加3.5倍,南海区增加0.7倍;与上年同期相比,黄渤海区增加了130%,东海区增加了30%,南海区增加了24%,三大海区的小黄鱼、带鱼等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密度同比明显增加,尤其是东海区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密度占总资源密度超过了80%。低价经济鱼产量的增加对海水产品价格水平起到显著的平抑作用。三是远洋捕捞海产品自食率提高和进口水产品增加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随着国人消费能力增强,水产品需求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远洋捕捞海产品被运回国内销售,据了解,当前冻鱼约有40%~60%运回国内消费。水产品进口税率也在不断下调。2017年金枪鱼、北极虾、带鱼、帝王蟹等多类海鲜产品进口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部分高档水产品进口关税甚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水产品进口量的增加,国内海水产品价格也受到了一定抑制。


  三、市场走势预测


     2018年历史最高水平的鱼价可谓千载难逢,只要没有大的管理失误,多数人都有了一个好的收成,开年来听合作伙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去年账太难收了,赚了大钱后都买房、买车了。虽然有些无奈,但也有些许欣慰,如果他们都不赚钱了还有谁再进行养殖呢?如果对养殖都没有信心,我们的生意起步更加艰难?正因为这样,2018年进行四大家鱼养殖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出去打工的回来了,以前种藕的回来了,以前不是搞水产的也来了。那么今年养殖户怎样做才能赚钱?


  2018年鱼苗投放,有啥不一样?


  伴随着元宵的结束,惊蛰的到来,2018年的春节已成为我们的记忆。但对于水产养殖者来说,我们的春节基本在大年初五前后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今年春节较晚的因素,很多人在初五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投放鱼苗了。那么,2018年的鱼苗投放有哪些不一样呢?我们该如何规范操作呢?本文以湖北地区2018年放苗为例,希望对正值放苗的你有所帮助。


  草鱼苗种


  一、不一样的水霉


  2017年末的极寒天气席卷神州大地,很多养殖区域遭受了多年难得一遇的冰冻灾害。虽然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可以抵抗寒冷的侵袭。但过低的天气也会造成其皮肤、组织冻伤。这样虽不会即刻致命,待天气回暖的早春时,很容易水霉爆发。因此,放苗后的第一步便是水霉的防控。


  水霉病一般由水体中的真菌感染因鱼体冻伤、机械损伤、体质虚弱的鱼体而产生,因此防控水霉有三大方向:清除水霉孢子、阻断传播途径、增强免疫能力。


  1、清除水霉孢子。水霉属于真菌,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目前研究表明,碘制剂、醛制剂、水杨酸、硫醚沙星和五倍子等都对真菌敏感。不过,受气温、水体环境、鱼体质量的综合影响,不是某一种产品都能够完全清楚水霉真菌。建议在放苗2-3天后用上述产品进行杀菌处理,经过多年的经验,碘制剂复配醛制剂、硫醚沙星等对水霉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2、阻断传播途径。


  (1)清塘真菌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根据其腐生的特点,越是有机物多的池塘,更容易滋生,特别是底部淤泥较厚的池塘更容易为其生长提供条件。所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早晒塘或清淤。但从2018年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少有晒塘处理,因为时间太紧急,这种情况下建议放苗前用石灰进行清塘处理,用量在100-150斤/亩左右,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2)尽早肥水肥水可降低水霉孢子的感染几率。水霉菌丝顶端可形成孢子,孢子脱落游到新的寄主身上,发育而成新的水霉。早期培养藻类,利用藻类在水体中的分布,降低孢子感染鱼体几率,如果水质清瘦,脱落的孢子极容易附着于鱼体引起感染。肥料的选择上,建议使用低温容易快速起效的氨基酸类等膏状肥,伴随着碳铵、尿素的涨价,使用氨基酸肥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对整个养殖过程更有益。如果是新开塘或没有底肥的池塘,可以适当搭配化肥作为基肥,对缺乏藻种的池塘可以引进他人池塘藻种或者直接下藻种,快速培藻。


  3、增强免疫能力。水霉最适合的生长温度在5-25℃,以水温15℃以下爆发作为明显。目前(3月)是最适合其生长的水温。而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大量投放鱼苗的时候,鱼苗经过一个冬天的停食,身体已经很虚弱,而这个时候又不能大量开口摄食,为感染水霉埋下了隐患。如果气温回升快,我们可以尝试尽早投喂,恢复体质。如果不行,我们只能“化主动为被动”,通过外泼免疫多糖和泼洒型维C,减少应激反应,恢复体质,增强抵抗能力。


  水霉的处理不是简单某种药就能治疗得好的,因此需要我们从过程中预防,采用综合的应对方式防止感染,防治结合,这才是唯一的捷径。


  二、不一样的模式


  1、密度


  据了解,今年很多人的苗种投放密度比往年增大,原因很简单,都想通过增加密度的方式增产增收,这个是貌似最简单的方式。不过伴随密度的增加,总投饲量势必增加,水环境的压力肯定增加,这就提醒我们今年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养殖动物和环境的变化,提早控制。


  2、规格


  俗话说“养得好不如卖得好”,养出来的只是产品,卖出去的才是商品,才能体现价值。不管什么品种,集中上市的时候价格肯定会下滑,如果再加上消费端的不景气,价格就会跌得很厉害。因此轮捕轮放、错峰上市是一个最好的方式。今年放苗来看,很多朋友选择了大规格的苗种,这是很好的方式,将养殖的销售季延长,利于行情的稳定。不过,我们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宜“一口吃个大胖子”,为了提前上市而“催长”,最好的方式是稳定好环境、提高消化利用率,用这种方式会更有保障。


  3、管理


  (1)打疫苗近年来病害特别多,很多草鱼在4-5月爆发病毒性/细菌性病害越来越多,从防控病害的角度来说,处理好病原、宿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最好的方式。近年来伴随疫苗技术的发展,很多地区的投苗的时候将打疫苗作为一种选项。据了解,这种方式还是有很好的防控作用。不过需要提醒的一点,我们的疫苗注射一般都在温度较低的初春,虽然注射的手法对鱼体的损害非常小,但我们还是要注意这些损伤容易产生的影响,比如水霉,细菌感染,应激反应等,放苗后用碘制剂做一次消毒就想的非常必要了。

  (2)投饵管理为了提高产量,有人肯定会增加饲料的投喂,“吃得多才能长得大”,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不过,这也是有弊端的,任何时候都需要适量,“病从口入”对于鱼类来说也是适用的,大到肝胆综合征、肠炎等病害,小到抗应激能力弱、免疫能力低、饵料系数高等,这些无一不与摄食相关。今年我们一定要重视投喂数量、投喂质量和吸收能力的问题,避免病害的同时降低成本。


  底部清淤


  (3)底质管理伴随投喂量的增加,残饵粪便等有机质会更加突出,底层的问题也会相较往年有变化。底质在养殖中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轻则水质不稳、鱼体不适,重者泛塘颗粒无收。当然,底质的恶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然要想将恶化的底质进行处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底改措施仅限于使用一些底质改良类产品,更可怕的是使用的产品还不能确定是否是正宗产品,如此种种显示,我们在2018年要做的不仅要重视底质的管理,还要选择大品牌、正规渠道的底改产品。


  综上述所述,做简单的放苗总结:放苗前清塘(生石灰)——放苗前低应激处理——运输、放苗时注意机械损伤——放苗三天后灭菌(碘制剂、硫醚沙星、水杨酸、五倍子等)——间隔1天肥水——尽早开食恢复体质(内服免疫多塘、维生素C)。


  尽管每年情况都有差异,但是养殖增效益的目标是不会变化的,精准管理是不应该有变化的,“外以溶氧为核心养环境、内以营养为核心养体质”的养殖理念是不会变的。2018年,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物资涨价,一听到涨价有人就在想如何节约成本,这是人之常情,但我想说效益不是节约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因成本而降低养殖标准最终将让我们得不偿失。我们在满足科学的养殖管理前提下进行投入管理,这才是正确的方向,而不能本末倒置,用节约来糊弄养殖。如果你糊弄它,它最终也会糊弄你!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