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广东湛江东海岛高位池对虾成功养殖模式是这样操作的

2016-10-18 15:03:48 来源: 利洋水产 作者:蒋鹏

    近年来,台风、病害、水质恶化等问题不断的挑战并改变着我们的养殖观念。东海岛作为养殖密集型老区经过多年的转变和提升,其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已经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梳理多位养殖户成功的养殖经验,并加以总结,提出以下借鉴模式,供大家参考。


    东海岛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包含五个关键点:放苗密度、增氧情况、投喂情况、排污换水、水质底质调控。


    一、放苗密度

        

    中造:15-20万/亩、冬棚:在中造基础上增加5-10万/亩。苗种选择质量较好的一代苗。


    二、增氧情况

        

    增氧机1.5-2台/亩,功率1.5kw/台,以水车式为主(如图1)。有的池塘中间会增设1台叶轮式增氧机,排污时使用。

 

图1


三、投喂情况

        

    放苗当天或第二天开始投喂。以10天开始“清罾”(料台的饲料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被摄食)、70天生长规格达到40尾/斤为例,投喂量参考标准如下(各阶段投喂量与对虾生长速度成正相关):


 

图2(初始投喂为1-2餐/天,10天后逐渐增加至3-5餐/天,20天后可稳定在6-8餐/天。)


    四、排污换水

        

    第15天起开始排污(每次投喂前或投喂后排污一次),第20天起开始换水,3-4天换一次,10-15cm/次。规格达到100尾/斤之前,透明度保持 在15-30cm,重在稳定(主要是水色、水质指标的稳定)。养殖中后期换水量:20-60cm/天,海淡水都有,可以提供充足的供水能力,同时也可以用来调节盐度(弧菌病多发的季节控制盐度在5格一下(10.2‰),可有效减少弧菌数量及危害)。单纯淡水不行,冬棚淡海水都可以。


    五、水质底质调控

        

    结合每个阶段的养殖特点,合理的调控水质底质。前期注重培水、稳水。中期根据水质情况定期补充活菌和藻类所需营养,稳水。如出现老绿水、黑水、红水、颗粒多的水体时应及时处理,否则极易因缺氧发生慢料甚至偷死。同时,养殖中期注重底质改良。后期根据养殖密度,及时调整日排污及换水量。


    六、养殖结果

        

    根据以上五点进行操作,收益分析如下:

        

    规格与产量:规格以50尾/斤左右居多,冬棚:4500斤/亩,中造2500斤/亩;成活率50%-80%;成本7-9元/斤虾(受成活率影响最大);饵料系数:冬棚0.85-1.0,中造:1.0-1.2。

 

    七、模式改进建议

        

    上述数据是通过走访多位成功养殖户得出来的,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也发现,2016年大部分养殖不成功的池塘,问题多发生在30-40天。究其原因,是在于此时池塘承载力到达一个节点!那么池塘承载力与什么关系最大呢?毫无疑问,是“溶氧”。所以操作成功的池塘在30天左右,池塘每日最低溶氧量往往要高过养殖成功率低的池塘。为了能够顺利度过30天的高危期,上述模式还要加以改进,具体如下:


    1、根据池塘增氧能力确定放苗数量

 

    例如:我们计划中造对虾亩产2000斤,规格50尾/斤,那么我们放苗量应该是10万/亩。考虑早期成活率的情况,可以控制放苗数量在10-12万/亩。2000斤的亩产,就要求我们中后期要具备3kw/亩(2台功率为1.5kw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以及20cm以上的日换水能力(这里需要注意,我们要求的日换水能力是每天都能换水达到20cm。如果两天换一次水,换水量达到40cm,效果比每天都换一次,每次20cm差很多)。如果增氧机配备不到位或后期换水量达不到要求,那么中后期对虾极易偷死,导致亩产量降低。因为大部分池塘都具备上述增氧能力,所以我们建议中造放苗量控制在10-12万/亩。可有效降低中后期对虾的偷死率。放苗后成活率偏低主要是因为放苗2天内的应激损苗和后期缺氧造成的偷死。早期通过合理试苗(池塘内网兜试苗3天以上,成活率>95%),中后期通过提高溶氧水平降低偷死率,就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高成活率是利润的最大保证。


    2、适当提高早期投喂量

 

    在东海岛,大家都有放苗当天或第二天投喂的习惯,这是比较好的。但是,投喂的数量往往不定,对投料量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建议前期可以根据虾苗体质及摄食状况(显微镜检测和粪便观察),确定是否需要提高投喂量。根据经验发现早期投喂量的多少与发病时间并无严格的关系(增氧能力严重不足且投苗密度过高的池塘除外),反而是投喂不足易导致虾苗体质变差、发生疾病等。具体投喂标准可参考“日投喂量统计表”进行调整。


    3、养殖20天左右,及时清底

 

    实际上,底部缺氧多在养殖30天后,为了避免底部缺氧造成慢料、水变等问题发生,我们建议20天左右开始使用“底居安”或“福地安”改良底质,每隔5-7天定期处理一次。


    4、根据养殖阶段调节水质

 

    养殖前期危害最大的是气泡病,pH值长期偏高及绿色的水体较易发生气泡病。因此建议前期清水放苗,主培硅藻为主的茶色水体,最好是慢慢起肥。可以使用“利苗多+利菌多+活力碳”调节水质,补菌、补碳更易培养硅藻。


    稳定决定成活,营养决定生长,溶氧决定产量!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