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如何解救池塘鱼类中毒?

2016-04-18 11:13:37 来源: 中国西南渔业网 作者:

    池塘鱼类中毒,可分为渔药中毒、农药中毒和水质变坏中毒三种模式,平常说的"中毒"多指农药中毒,但渔药过量施用或使用不当造成中毒也时有发生,惟有因水体水质变化不适鱼类生存而形成的中毒,人们多列为水质调理范畴,并未将其纳入"中毒"范围,水体中毒的鱼一般多表现为"缺氧浮头"。


   毒物毒害鱼类的主要途径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大自然受到的化学污染物日益增加,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污染较为严重的废气、废水、废渣等都不同程度地危害着鱼类。特别是废水,工厂大量废水,农田中的农药,以及不法分子利用现代化学工业的成果来毒害鱼类,使鱼类中毒、畸变,以致大量死亡,而且通过蓄积危害人类。主要有以下途径:


    1、鱼与水接触的部位,如体表、口腔等受到毒物的侵蚀而遭受损害。


    2、直接侵蚀鱼鳃,使鱼体鳃功能受到破坏,影响鱼类呼吸,窒息死亡。


    3、通过食物链或者直接从水体中将有害物资吸收到体内,鱼的组织器官遭受破坏,对鱼类产生有害影响,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4、毒物在鱼体内蓄积,使鱼体内毒物残留量过高,影响鱼类生长以致鱼类死亡。


    5、毒物残留在鱼体内通过遗传,引起下一代鱼类产生畸形,严重影响鱼类生长发育。

污染物中毒的形态


    污染物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危害表现在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结构、种群、个体、细胞以及分子层次上。毒害方式主要分为3种:


    1、急性中毒。鱼类等水生生物受到较高环境污染毒物值的作用,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时鱼类等水生生物发生突发性的大面积死亡现象。


    2、亚急性中毒。受到环境污染毒物值的作用较急性中毒低,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这类中毒一般在鱼类的器官内都有蓄积现象,一般不会发生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面积和突发性死亡现象,但对它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都造成严重危害。


   3、慢性中毒。指鱼类等水生生物长期生存在低浓度的污染环境中,而引起的损伤。主要特点是引起的损伤呈现缓慢、细微和耐受性。除了对生长繁育造成危害外,还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基因突变,给机体带来长期危害。如果突变作用于生殖细胞,则造成生殖能力下降或通过遗传过程危害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后代。由于慢性中毒发生过程缓慢,毒物在机体内有蓄积作用,且又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因此慢性中毒作用的危害更为深远和严重。 


    要想迅速解救鱼类中毒,除正确区分三种模式的原因而区别采取不同的解救措施外,通用的解毒方法有二:


    一是立即向池塘大量换注新水。


    二是持续加开增氧机。


    因为"新水"和"增氧"都有很强大的解毒作用,水有稀释毒素的作用,氧气也有化解毒素的作用,加上增氧机搅水能将水体中的毒物质向外向空中抛逸,能够逐渐减少水体中的毒物质含量。


    当然,池塘鱼类中毒的急救措施也应因异而宜方能奏效。一般来说,开启增氧机、冲换新水对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中毒"浮头"是有效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只能起到临时解救作用,治标不治本。根本的办法是应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施治,同是鱼类中毒,起因如果不同,防治方法也各异,若不能加以区别,盲目施救,往往会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一 渔药中毒


    在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因药物过量而引起鱼类中毒。轻则造成鱼类厌食,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大量死亡,有时也会缓慢死亡,或者鱼的体质会逐渐降弱,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生产上用药后一旦发现鱼类活动异常,除了立即向池塘大量换注新水外,应持续加开增氧机,同时还要针对不同药物,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1、菊酯类鱼用杀虫剂:常见的有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


    (1)、根据菊脂类农药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但在水体PH值较高时,毒性则较低,依此类药物遇碱易分解失效的特性,因此,在鱼类中毒后,可施用1ppm~2ppm的碱水,也可水深1m每亩用15kg~25kg生石灰或每亩30kg草木灰水溶液,全池泼洒,以增加水体的碱性,降解其药物毒性,具有一定的效果。


    (2)、中毒初期,可用硫酸阿托品片剂(0.3mg/片)全池泼洒,按鱼每千克体重0.15mg~0.3mg施用,施药后鱼类中毒症状减轻即停药。未见好转的,每30分钟~90分钟重复1次,2次~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减量或停药。此方法可短时间内缓解鱼类中毒症状,恢复鱼的正常活力,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有机磷杀虫剂:常用的有晶体敌百虫、辛硫磷等。


    敌百虫虽然是常用的杀虫剂,对害虫主要是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可防治多种害虫。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人畜都比较安全,但是对鱼类的毒性较大一些,在使用敌百虫防治鱼病时须谨慎。


    鱼类敌百虫中毒症状:鱼种通常体色变黑,鱼苗游动缓滞,麻痹,鳃部充血,最后失去平衡静卧水底死亡。鱼类开始极度不安,狂游、跳跃、鱼体发黑、游动缓慢、乏力,反应迟滞。鱼不想摄食,饥饿而死,因而鱼明显挣扎不安,抽搐呈弯曲状,侧卧后可延续较长时间,主要消耗鱼体本身的机体。所以鱼在死亡时,显得比较消瘦。 


    敌百虫的主要危害鱼类:敌百虫对肉食性的无磷鱼,相比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鲫鱼的毒性大,而且敌百虫有较强的胃毒作用,所以会出现肠粘膜受损,小肠表皮绒毛细胞被破坏,肛门严重淤充血,体表粘液凝结呈斑状。血液呈深红棕红色。 


    有机磷杀虫剂药物在水体PH值较高时,毒性增强,这一特点和菊脂类农药的特性相反,应禁用生石灰,可采用市售水体解毒剂或硫代硫酸钠解毒,亦可参照菊酯类鱼用杀虫剂中毒后施用硫酸阿托品等方法。   

 

    3、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类杀虫剂:虽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品,但泼洒碳酸氢钠或维生素c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亦可参照菊酯类鱼用杀虫剂中毒后施用硫酸阿托品等方法。  


    4、硫酸铜、硫酸锌等重金属杀虫剂:过量使用时,可采用净水解毒剂(如腐殖酸钠)或应激解毒灵(如复合有机酸)解毒。 

  

     5、氯制剂类消毒剂:包括漂白粉、强氯精、溴氯海因等。过量使用时,可参照有机磷杀虫剂解毒方法。 


    6、苯扎溴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可通过泼洒肥皂水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生沉淀方式解除毒性。

   

二  农药中毒


    农药污染中毒是最常见的鱼类致死原因。常见农药污染中毒的肉眼判断方法:


    1、重金属中毒:重金属是指密度比较大的金属,如铅、锰、锌等。中毒鱼类鳃部呈灰白色,并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絮状沉积物,使鱼鳃阻塞,引起呼吸障碍,中毒鱼类常在水表层浮游。鱼类铅中毒,体色明显呈黑色;鱼类铜中毒,体色呈灰白色,鳃丝呈浅绿色;鱼类铬中毒,体表呈深黄色,鳃丝呈黄褐色。


    2、五氯酚钠中毒:五氯酚钠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机氯化合物,主要用做灭蚴药物使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杀虫剂。受五氯酚钠毒害的鱼类急剧游动,无目的地上蹿下跳、横冲直撞,中毒鱼类在死亡前有钻入草丛、紧靠岸边的习惯。一般情况下,野杂鱼先死,然后花鲢、白鲢、草鱼、鲤鱼、鲫鱼等鱼类相继死亡,鱼死后体色变黑。慢性中毒的鱼类鳍条变黑、眼球突出。


    3、甲胺磷中毒:甲胺磷属有机磷农药,常用做杀虫剂。中毒鱼类急躁不安,狂游冲撞之后游动缓慢,出现侧游,头部向下、尾部向上等症状,最后沉入水中死亡。


    4、乐果中毒:乐果中毒后,症状不明显,但鱼的肝脏明显肿大。


    5、呋喃丹中毒:呋喃丹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的内吸作用。鱼类中毒的主要症状为鱼体出现弯曲,肛门外有排泄物形成“拖尾”。


    6、菊酯类农药中毒:菊酯类农药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对鱼类来说,仍属于高毒农药,而且作用迅速,杀伤力大。鱼类中毒后表现为烦躁不安,鳃盖张开,从鱼翻白至死亡挣扎时间可长达12个小时。鱼死亡后眼球突出,眼底有出血点,腹腔内有积水,鳃部颜色灰白。


    7、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鱼类的普遍反应是:鱼离群乱窜、狂奔,捕获的鱼打开鳃盖看见鳃丝出血,身上无其它痕迹。有机磷的主要毒性在于能使动物血液内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使其丧失水解乙酰胆碱能力,致使乙酰胆碱产生蓄积,从而引起组织能力致变,出现神经中毒或其它症状。有机磷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有机磷对鱼类的毒性反应不太相同,鱼类有机磷中毒有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虾、贝、水生昆虫对有机磷的耐受力低于鱼类。一般受有机磷污染的水体中虾、贝、水生昆虫发生死亡时,而鱼类则存活,甚至没有发生什么毒性反应。有机磷中毒的鱼外表呈现畸形现象,经过解剖发现,有机磷中毒的鱼类往往出现脊椎骨粘连和扭曲。

二是测定有机磷中毒鱼类的血液胆碱酯酶,其活性降低,这是因为有机磷农药作用于鱼的神经系统,降低了乙酰胆碱酶活性,而且鱼类对有机磷这一特异性反应特征较为敏感。

三是有机磷中毒的鱼类(亚急性或慢性中毒),一般出现鳞片竖立,用手紧压鳞片基部,有水射出或中毒鱼眼球突出等症状。


    8、除草剂中毒:除草剂有触杀作用,对鱼类低毒,但浓度高时仍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由于除草剂对藻类有杀伤作用,水体清瘦而没有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氧气,因此,被污染的鱼塘水体容易缺氧,死鱼现象会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发生,水体透明度大大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基本消失。 


    9、其它:鱼藤精中毒、茶麸中毒等。


    农药中毒的解毒方法:


    1.鱼藤精中毒。


    用人尿兑水全池泼洒。用量为一亩水面均一米深,用25公斤左右的人尿,兑水至50公斤后,全池均匀泼洒,对解救刚中毒或未中毒的鱼类效果明显。


    2.茶麸中毒。


    首先,用溶氧高、无污染的清净水注入塘里(千万不能下池搅拌),然后每亩水面均一米深用0.5公斤桐油兑25公斤水全池泼洒,这样能有效解救刚中毒的鱼类。


    3.有机磷农药中毒。


    首先将无污染且溶氧高的水体注入塘里;然后用25~30公斤黄泥加30~40公斤人尿(每亩水面均1米深)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再用“阿托品”每立方水用1克的比例全池泼洒,亲鱼或大个体鱼类可行注射。


    三  水质变坏中毒


    在池塘养鱼过程中,鱼类会经常出现浮头的现象,缺氧浮头的起因有很多种,除气候原因造成缺氧是常见的浮头现象之一,但水质原因(另有患病原因)造成水体产生有毒物质而中毒"缺氧"也不容小觑。常见的水质原因中毒多为硫化氢中毒,氨氮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等。


    1、硫化氢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


    池塘养殖过程中,有时发现鱼类在下半夜和天刚亮时并不浮头,而白天却出现了类似浮头的症状,采取药物增氧措施后,“浮头”现象并不见缓解,反复数天用药,情况也不见好转。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死鱼现象,死去的多为底层的鲤、鲫鱼。与此同时,池塘水质发黑,继而转清,发臭,称为“臭清水”。严重时在池边和下风处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或臭皮蛋味。


    导致鱼类中毒的硫化氢,主要产生来自于在池塘的底部,因底部有机质丰富,加上溶氧不足,pH值偏低,过量残饵腐坏变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最易分解产生硫化物,这样一来硫化氢就很容易产生了。


    鱼类对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过量,池鱼就会浮上水面,症状类似浮头。鲤、鲫是底层鱼类,最早受到硫化氢的毒害,也就可能最先死亡,这就是池鱼的硫化氢中毒现象。


    防止池塘中出现硫化氢的危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彻底清塘清淤。利用鱼类干塘起水后的空闲期,将池塘底部各种杂物和多余的淤泥彻底清除干净。


    二是做好定期注排水工作。养殖期间,特别是炎热季节,先将池内的老水排去1/3,然后再注满新水;也可上进下出进行换水,每月至少1次,增加水体溶氧量。


    三是定期施用生石灰。按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调节水体pH值。


    四是平常施用底改以及水质改良等制剂。


    五是当硫化氢的毒害已经出现的时候,可采取排出底层水,加入含氧丰富的新水的办法来缓解。


    2、氨氮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


    氨氮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日夜之分,多见于高产池、成鱼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因此,在养殖时要加强对这些养殖模式的巡视。


    中毒症状:


    (1)、中毒鱼鱼体暗色、鳃乌黑、口腔发紫,粘液增长。浮头不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最后活气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中毒鱼轻者多见先死底层的鱼类,尤其是鲤鱼。如池鱼混养鳙、鲢、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鱼和鲢鱼。 


    (2)、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则四散逃避,不敢接进。使用增氧剂后,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映,症状如故。


    救治办法:


    (1)、及时加注新水,稀释原池氨氮浓度,避免中毒加深。


    (2)、使用食盐,阻拦氨氮及硝酸态氮延续入侵鱼体血液。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15公斤。


    (3)、撒沸石粉与麦饭石粉,吸附池底部分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


    (4)、中毒得以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杀剂进行杀菌,以避免病菌感染。


    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对鱼虾等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有的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而且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升高,导致鱼虾的突然死亡,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鱼虾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或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


    1、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与危害


    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作用机理主要是使鱼类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和氧结合的能力,一般称为"褐血病"。此外,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当亚硝酸盐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虾类往往出现厌食的现象。


    2、亚硝酸盐防治措施


    (1).pH值不高的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夏季每半月用10~15公斤/亩生石灰水泼洒消毒。


    (2).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用以改良水质。


    (3).合理使用增氧机,不能单纯把它当成"救鱼机",通过增氧机的搅动,可以使水体中的游离氨态氮释放出来,减少产生亚硝酸盐的因素。


    (4).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四  硫代硫酸钠的解毒使用


    硫代硫酸钠(Na2 S2 O3),又叫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为易溶于水的晶体物质,有极强的还原性,具有解毒、改善水质作用。硫代硫酸钠是一种改水剂,但其主要功效主要还是解毒用,而且解毒的范围比较窄,不适合经常使用。而且硫代硫酸钠会改变水体的氧化还原平衡,在水体条件比较脆弱时,可能加重缺氧。因此使用时要十分注意,在倒藻、浮头、阴雨天不能使用,防治出现意外损失。


    硫代硫酸钠在水产养殖中的用途


    1、去除水中余氯。硫代硫酸钠可以将氯气还原为盐酸,因此对于经常使用氯制剂的池塘,可用用它来解除水体的游离氯的毒性。


    2、可以用于降解杀虫剂毒素。其良好的还原性可以用来降解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毒性,实践证明适用于有机磷杀虫剂过量引起的鱼中毒症状。


    3、可以降解氰化物的毒性,同时其良好的离子交换功能对降低水中的重金属毒有一定的效果。


    4、其在水中可以释放硫原子,所以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用法用量:1亩米水深使用本品500-1000克。


    五  药害死鱼事故与药物的施用 


    制药厂为了安全起见在使用说明中都将实验室(安全用量)用量作为用户使用用量,便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在露天池塘大环境复杂条件(与实验室条件不同)下,安全用量有可能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会让人误以为是"Y药",二是无目标性超大加量施用但又易造成鱼类中毒的"药害死鱼事故",损失重大纠纷也不断。


    其实,在按厂家安全用量的百分之三十以内加量施用多为安全,假如你认为药效不佳,有方法如下:一天用一次,第二天再复用一次甚至第三天补用一次。或者鱼病确属恶性逼人,万不得已那就采取在一天之中上午下午各一次投药的"急诊"式方法,但夜间须早开增氧为好,在认准鱼病的前提下如此效果特好。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