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河蟹青虾鳜鱼同池共养技术

2015-11-23 15:10:52 来源: 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 作者:成学山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的地方。塘口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为10亩左右,埂宽3米以上,池坡土质较硬,坡比为1:2.5~3.0,池底基本平坦,底质为偏碱性的壤土。在池塘四周开挖环沟,保持水深为1.2~1.5米,沟底稍向排水口倾斜,沟面积占蟹池总面积30%~40%。将池塘中部推整成平滩,保持水深为0.5~0.8米。在池埂外侧用石棉瓦或钙塑板等材料建成防逃墙(四角做成圆弧形)、进排水口用双层不锈钢网封好扎牢,以防河蟹逃逸。池中按1.5千瓦/亩的标准安装条式微孔增氧,并配备5.5千瓦的进、排水泵各1台。


    二、清塘植草


    入冬后排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有机物的风华。放养前10~15天加水5~10厘米,使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80~100公斤/亩,以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待清塘药性消失后,在池中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黄草等水草,使水草覆盖率达50%~60%。水草不仅是河蟹的植物性饵料,而且还是河蟹和青虾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


    三、施肥投螺


    水草成活后,投施发酵过的蓄、禽粪,用量为200~300公斤/亩。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生物有机肥,用量为3~5公斤/亩,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量,为河蟹提供生物饵料。清明前后投放螺蛳,用量为300公斤/亩,可于8月份再补投1 次,用量为100~200公斤/亩。螺蛳不仅是河蟹的动物性饵料,而且还能起到净化底层水质的作用。


    四、苗种放养


    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公斤,密度为800只∕亩左右,时间在3月初。青虾苗放养规格为1000~2000尾/公斤,密度为10~15公斤/亩,放养时间在3月底。鳜鱼种的放养规格为5~6厘米,密度为15~20尾∕亩,时间在6月初。另外,还可在池内放养部分鲢、鳙鱼种,规格为150~250克∕尾,密度为80~100尾∕亩,时间在3月份。上述苗种放养前需用3%~5%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


    五、饵料投喂


    以投喂河蟹配合料为主,蛋白含量应达30%以上。日投喂2次,分别于上午7:00、下午5:00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70%,日投饲率为池蟹总体重的3%~6%。每隔3~4天投喂1次冰鲜鱼,以提高河蟹的规格和品质。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水质、水温、天气和河蟹的摄食生长情况灵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2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在养殖过程中,在保证河蟹饲料投喂的前提下,应有意识地增加投喂一些豆饼、麸皮、米糠等,以满足青虾生长的营养需求;鳜鱼以野杂鱼、小青虾为饵、鲢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机碎屑,无需人工投饵。


    六、水质调控


    每隔10天左右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隔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左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每隔10~15天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千克∕亩,调节PH值为7.5~8.5。适时开启微孔增氧,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每隔10~15天泼洒1次水产博士(主要成分:乳酸菌、芽孢杆菌、粪链球菌、EDTA、净水剂),用量为200毫升∕亩•米,以改良水质和底质


    七、病害防治


    每月投喂1次用1%的食盐和0.1%的鲜大蒜汁配制成的药饵,每日1次,连喂3~5天,防止肠炎病。5月和9月各泼洒1次纤虫速净(主要成份:复合二硝基;规格:10%),用量为40~50毫升/亩·米,每日1次,连用2次,预防寄生虫病。一旦发生病害,因及时诊断病因,对症选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环保的药品进行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在病害防治中,严禁使用敌百虫、敌杀死和菊酯类杀虫药物。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