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州市石塘镇沙江村委沙江村,经联社主任陆大鸿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新模式,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品质至上、智能养殖”的发展之路。
走进陆大鸿投资建设的陆基圆池养殖基地内,整齐排列的圆池呈现在眼帘,检查配电房和各类电器系统正常运转后,陆大鸿在手机APP上操作氧气机控制系统,氧气机泛起层层涟漪,随后拿起养料撒在数个陆基圆池里,数万尾赤眼鱼和罗非鱼在山泉水中竞相逐食。
陆大鸿介绍,他发展水产养殖已经有10余年,随着鱼生美食的发展,他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将眼光放在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这条新赛道上,近年来投资了100多万元,在有生态泉水的附近先后建设有31个陆基圆池,引入生态泉水养殖赤眼鱼和罗非鱼,并引进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将尾水引入附近池塘用于鲫鱼、白鲢鱼、大头鱼的养殖和农作物灌溉,实现了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之道。
随着多年来养殖技术的积累,陆大鸿加大循环水养殖设备智能化改造的投入,实行工厂化智能运作,根据鱼儿生长规律,在氧气供给、水质监测、防病保健等方面精准调控各项技术指标,为鱼儿成长营造舒适的环境,有效提高了养殖产量和质量,存活率能达到90%,且因鱼肉肉质甜美、口感细腻,是鱼生食品“明星原料”。
据了解,陆大鸿的陆基圆池养殖基地里年产31万尾成品鱼,实行差异化养殖模式,一年可分3批次销售成品鱼,年产约15万公斤左右,主要销往广东方向的鱼生馆,批发价约30元每公斤,净利润率能达到50%,经济效益显著。
陆大鸿发展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也吸引着众多从业者前来学习取经,陆大鸿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产业,提供养殖技术咨询和陆基圆池等技术指导服务,按照陆大鸿的养殖模式,在周边县区已成功建设有70余个陆基圆池,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陆大鸿计划拓宽产业发展半径,致力于整合“基地养殖+技术培训+冷链物流+本地门店配送”全产业链,丰富周边市场的鱼生产品供应,注册鱼生专供食品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