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2022年7月广西淡水鱼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2022-07-05 14:22:55 来源: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 作者:原创

  7月伴随着气温以及水温升高,水产养殖也进入疾病高发季;同时陆续进入雨季,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引发多种疾病。根据近年同期广西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广西特色淡水鱼创新团队对7月淡水鱼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一、病情预测


  7月份淡水鱼养殖该重点关注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出血病、罗非鱼链球菌病、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重点关注草鱼、罗非鱼、鲈鱼、黄颡鱼等品种。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危害草鱼、鲢、鳙、鲫鱼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可通过病鱼以及病菌污染的饵料、用具、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各淡水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2.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条基部出血,解剖可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各草鱼养殖特别是当年鱼种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3.罗非鱼链球菌病:病原主要是无乳链球菌,危害各种规格的罗非鱼;该病流行水温25℃以上,暴发水温在30℃以上。患病鱼离群独游,间歇旋转或失去平衡;眼圈充血,眼球突出混浊,腹腔肿胀,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出血;剖开腹部有黄色或红色浑浊液体流出,肝、脾、肾肿大出血。各罗非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4.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主要危害大口黑鲈,该病一般在夏季爆发,30℃的水温是病毒和人工感染实验的理想温度。感染的鲈鱼一般浮于水面,大多没有肉眼可见的典型症状,剖检可见鱼鳔膨大,布满红色气腺,有时鱼鳔中有黄色或褐色蜡样分泌物。各大口黑鲈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加强苗种检疫。


  5.诺卡氏菌病:病原主要是鰤诺卡氏菌,感染宿主范围广,鲈形目鱼类最易感。该病25−28℃时发病最严重,气温下降后发病情况有所缓解;病程长,病鱼前期无明显症状,中期开始表现出少食、反应迟缓等症状,后期出现体表溃烂出血、肛门红肿、腹部肿大等临床表现;剖检可见病鱼肝、脾、肾、肌肉等出现大量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部分鱼心、卵巢等也可观察到结节;自然发病率为35%−60%,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明显发病时已较难治疗,死亡率较高。


  二、雨季水产养殖防病措施建议


  (一)雨季生产管理


  1.及时修补被雨水冲刷损坏的塘埂及设施。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调节水位减少水位差,防止倒埂逃鱼。


  2.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池塘,造成水体浑浊,引起光照不足,易造成池塘缺氧现象,应增加开增氧机时间,必要时24小时开机。


  3.降雨易导致水温降低,鱼类摄食减少,应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和预防水质恶化,可在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和抗应激能力。


  4.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防止雷击、设施漏电、电线落水等引发的触电意外。


  5.加强疾病监测工作,发现养殖动物异常及时采样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


  (二)灾后复产管理


  1.对灾后死亡的水生动物要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死鱼烂虾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谨防水灾次生危害的发生。及时清除池塘四周杂草及水体漂浮物,防止其腐烂污染水体。


  2.及时修复受洪水淹没的池塘和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3.加强灾后防疫工作,做好养殖水体消毒,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池塘水体均匀泼洒消毒,以有效地防止因伤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疾病。


  4.稳步增加投饲量,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提高养殖品种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需对症用药。


  5.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摸清存塘量,根据市场行情和周边苗种供应状况,重新调整生产计划,确定补苗计划,及时补放苗种。


  6.及时调控池塘水质,准备好生产物资,通过精细化管理,弥补洪水带来的损失。生产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加强投喂管理和疾病预防,减少洪水等带来的损失。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